top of page

朝 雲缺  

Dawn The Absence of Cloud

文/陳柏源自述

2017-18

創作起源

  2006年結束了我在印度的居住,那夜的返台華航班機在颱風中強降的經歷,迄今為止我猶然記得,從窗外見到的那片詭譎之雲是在閃電出現的那幾秒鐘方可看見。在近十年之後的2017年,結合所學與自身美感經驗的訴求,才決定以一項傳統的藝術媒材 – 油彩,作為我創作的主體脈絡與研究方向。

 

「雲」作為一個繪畫上的題材是相當普遍的,但從古至今卻被侷限於雲的物體本身或作為背景的自然元素。「雲」可以為二元對立的「雲」和「非雲」對呈現,就看創作者從哪個切入點去進行創作。對我而言,我是以似中國「水墨山水」去進行切入,但所謂的「中西合璧」並非我所要探討的內容,個人認為年輕一代的創作者更應該去從特殊經驗中觸碰到未知,我的創作只是在對應我的經驗養成本身,因為從小隨父母搬遷到印度和泰國,我的成長幾乎都是在異文化中的中華、印、泰三種交錯變換中經過的,對我來說,創作上出現「跨文化」的東西以及對於自身文化的「再認識」是很自然而然的。我看到了其他國家對自身文化體系的重視,在創作上我並不想去複製他們的東西而是去開創,這才是藝術創作的意義。

脈絡根據

「雲」早從喬托的作品中就以一個表述神聖的暗示在繪畫裡出現了,一路經過拉斐爾對雲去做為戲劇出場的用途,康斯塔伯的雲景,到泰納以雲做為情感色彩的表現根據,慢慢地「雲」從風景繪畫裡跳脫出來,近期的美國當代畫家戈爾尼克 (April Gornik, 1954-) 的《Light Horizon》開始在風景繪畫中企圖使雲佔主體,讓雲去自我表現。身為當代的創作者,我在面對「雲」的創作時,我企圖讓它跳脫風景和天空的成規而變成繪畫上的主題,我的方法是「去背」和「意象交疊」:去掉背景同時與中國山水交疊,產生水墨的內顯。

創作核心

中國山水畫中的「雲」是「缺的 (absent)」,即不添墨描繪的「留白」,留下的白即是雲霧,是一個相當內顯的手法,我覺得很符合典型華人的個性。而我在創作上企圖呈現一個外顯為雲,透過這個我親眼所見的雲,一個符合我想再現視覺記憶的動機,我選擇的雲是一種把透視安排在飛機上空的俯視角度,依照雲自身的肌理去帶出另一個在特質上的內顯,它可以是海浪、可以是山水也可以是煙霧體,所以我才會以此提出「類山水」的詞,讓一個主題跳脫二元對立以及物體指示的訴求,這也是我對於處在當代藝術之下對於具象寫實繪畫所希望發展的可能眼界。

bottom of page